在齐鲁大地的沃野之上,一幅壮丽的牡丹画卷正徐徐展开,位于山东菏泽的龙池牡丹5300亩自有油用+观赏牡丹种植基地(包括1000余亩油用牡丹产学研示范基地、100亩牡丹盆栽示范基地、450余亩国家级牡丹种质资源库、2000余亩中国油用牡丹千亩示范基地、350余亩国花牡丹园、350亩油用牡丹林下种植示范基地、1000余亩油用牡丹大田种植基地),以自然为纸、科技为笔,书写着中国牡丹产业的崭新篇章。七大种植基地不仅是牡丹的海洋,更是一座链接传统与现代、生态与经济、企业与农户的桥梁,为牡丹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天时地利:北纬35°的黄金馈赠
翻开世界牡丹地图,菏泽所在的北纬35°黄金种植带,犹如造物主精心标注的坐标。年均2300小时的充足光照,15℃的温润气候,弱碱性的黄河冲积土壤,构成牡丹生长的完美方程式。
在这里,每一株牡丹都经历着300天自然周期的完整淬炼:春生嫩芽,夏蓄养分,秋结籽实,冬藏生机。龙池牡丹深谙"道地"二字的真谛,将种植基地选址于距城区几十公里外的生态净土,方圆百里无工业污染,空气纯净度高,让牡丹在天然屏障中完成生命的原始积累。
二、有机革命:与土地对话的种植哲学
基地占地5000余亩,相当于466个标准足球场的规模,以油用牡丹为主,为牡丹产品的创新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支撑。
基地采用生态化种植模式,通过轮作、绿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既保证了牡丹植株的安全性和品质,又改善了土壤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三、育种育苗:自有种苗培育能力
为了确保牡丹的品质和提高油用牡丹的产油量,基地开展牡丹育种育苗研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强联手,启动了“高产油用牡丹新品种”联合育种项目,力求解决因传统油用牡丹品种结籽产量低桎梏产业发展的难题。
2024年10月,在龙池牡丹种植基地设立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田,联合培育成功的10种高产型油用牡丹新品种及5种观赏型油用牡丹新品种正式进行示范试种。
四、共生共赢:创新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四位一体的统筹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推广牡丹规模化种植,不仅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带动了整个地区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在这里,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企业与农户携手共进,传统产业与现代农业激情碰撞。5300亩牡丹基地不局限于牡丹观赏及原材料种植,更是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壮歌。当朝阳洒向连绵的牡丹花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绽放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品牌扎根大地、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