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菏泽赵楼,有一个以种花为业的“牡丹世家”——赵楼赵氏。赵氏以种植牡丹为业已前后延续18代,传承400余年。今天,龙池牡丹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赵氏以花为业的故事脉络。
赵楼赵氏与牡丹的故事可追溯至赵氏第七世祖赵瑞波。1956年,赵瑞波去看望在山西平定州做知州的弟弟,旅途艰辛,他一边行医赚取生活费用,一边采集中药材。从山西返回经过秦岭时,他采集了大量的牡丹苗和种子,千辛万苦地带回了菏泽。届时洛阳经过长期的战乱洗劫,牡丹几乎绝迹,所幸在偏僻的乡间还保存了姚黄、魏紫等十余种上色品种。知道消息后,赵瑞波又长途跋涉去洛阳取回了十多个牡丹新品种,大大丰富了菏泽的牡丹品种资源。
赵氏赵邦宁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曹州著名的花师和花商,他常年奔走四方,销售牡丹的过程中不忘搜罗牡丹名品。后来他用交换回来的牡丹种子,培育出两棵牡丹,一棵就是“黑花魁”,另外一棵被后人命名为“邦宁紫”,以纪念赵邦宁为这棵紫牡丹付出的辛苦。这两棵牡丹随后繁衍颇盛,因为独特的美丽而远近闻名。
2021年,菏泽著名青年学者、北京城市学院教授荣宏君在研究中国牡丹发展演变史的过程中,为保障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四处走访牡丹名园、搜罗历代牡丹专著,终于在偶然间获得了一部《桑篱园牡丹谱》手抄本。这本书成书于清朝道光八年,共收录130种牡丹,为菏泽赵楼赵孟俭所著。
赵孟俭痴爱牡丹,终身未娶,一生与牡丹相伴。他结桑为篱,建起“桑篱园”,后来在他人帮助下编成了《桑篱园牡丹谱》。当时的曹州府主考官马帮举,为《桑篱园牡丹谱》作序,其中记有:“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绵不断十里,而其间为园为圃者,更不知凡几,而冠盛一方。”
与赵孟俭同辈的赵玉田继承祖业,从十九岁至白发苍苍埋首牡丹花间,因精湛的技艺与酷爱牡丹的曹州府主考官马邦举交往甚密。赵玉田九十大寿时,马邦举赠以“似兰如松”四个大字的寿匾,如今这块寿匾就悬挂在曹州牡丹园内。
“种花为业不为俗,卖花为业不为贪”是菏泽赵楼赵氏的祖训,赵氏族人经过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促使菏泽的牡丹影响力不断增强。龙池牡丹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德行天下,造福万家”的企业宗旨,龙池牡丹依托菏泽地区丰富的牡丹资源优势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优势,坚持以科研创新推动牡丹产业的发展,扶贫助农助力乡村振兴,弘扬牡丹文化,力争使菏泽的牡丹花香弥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