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雕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经过6000多年的传承,一直发展到今天,关于骨雕的作品不胜枚举,而今天,龙池牡丹和大家介绍的,就是菏泽一家三代人用牛骨头雕刻牡丹的故事。
在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曹州骨雕牡丹工坊中,赵嵩崑、赵克文、赵公峰祖孙三代,自清末民初就开始从事骨雕牡丹了,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
问起为什么会一直用牛骨头雕刻牡丹,今年52岁的“非遗”传承人赵公峰说:“以兽骨为原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艺人,在全国有很多,但是以骨雕牡丹为毕生艺术追求的还不太多。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牡丹是菏泽靓丽的名片,以兽骨为载体创作骨雕牡丹,可以充分展现菏泽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土生土长的菏泽人,赵公峰对牡丹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自从跟着父辈学习用牛骨头雕刻牡丹之后,就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头扎进了这个行业,就再也没有出来过,数十年如一日,都在进行牛骨头雕刻牡丹的创作。
谈起雕刻的过程,赵公峰也吐露心声,诉说了种种艰辛。“骨雕以兽骨为原料,骨头尺寸有限,且薄、脆,这为艺术创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在选择骨雕原料时,我们通常选择相对较长、较厚的骨头,说是‘千里挑一’也不为过。我们的骨雕牡丹以成年鲁西南黄牛腿骨为原料,选材非常严格,一头牛只有4条腿骨可以使用。一件骨雕牡丹艺术品需要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虽然雕刻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成型后的骨雕牡丹艺术品,造型逼真,光彩照人,让人深受震撼,每次听到别人夸赞自己的作品,赵公峰总会笑着说:“就算是再辛苦也值了。”
创作一件骨雕作品,需要数十道工序,从选料、开料、刮骨、画样、雕刻、打磨,再到漂白、上色等等,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正是因为赵公峰对雕刻过程的严苛要求,才成就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正如龙池牡丹一样,深耕牡丹产业多年,对每一件产品的质量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一道生产工序都有着严苛的标准,哪怕有丝毫的瑕疵都会扔出生产线。对自己要求严格,就是对顾客负责,客户至上,永远都是龙池牡丹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