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描写牡丹的诗句,相信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就是这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赏牡丹》,千百年来,被无数人传颂。而同样唐朝还有一位大诗人,也写了一首关于牡丹的诗,这个大诗人就是李商隐,他写的《牡丹》虽然没有刘禹锡出名,但在文学地位上,绝对是更胜一筹的。今天龙池牡丹就带着大家,好好欣赏一下李商隐的这首经典七律《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这首诗是李商隐借咏牡丹,抒发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全诗未说一句牡丹,但句句都在写牡丹。为什么要用牡丹花呢?因为在唐朝,牡丹就是国花,是花中的王者,也是百花之中最美艳动人的,特别是唐朝的女性,对牡丹的喜爱更是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
所以李商隐用牡丹来表达对意中人的爱慕,也代表了意中人在李商隐心中的地位,那是高高在上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她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
李商隐在这首诗里面用了好几个典故,画面感十足。首联借用《典略》典故,以帘帷刚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来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次句用《说苑》典故,鄂君泛舟河中,被划桨的越人唱歌所感动,将丝绣的褥被披在对方身上。在这里,李商隐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非常传神地描绘了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
颔联描写了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风姿,这两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比喻牡丹花叶在迎风起舞时的形象。
颈联描写了牡丹的色香。“石家蜡烛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却无须修剪烛芯。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烛芯自不必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香是天生的,不用香炉熏烘。据说荀彧到人家,坐过的地方还可以三日留香。
尾联典出《南史·江淹传》,描写了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寄给巫山神女。
这首诗用了那么多典故,全方面的把牡丹的“形、神、色、香”展现了出来,而深层的含义,写的还是意中人,在李商隐的心里,意中人和牡丹已经融为了一体。在今天这个社会,龙池牡丹深耕牡丹领域多年,对牡丹同样进行了全方面的开发,在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食用价值,其中龙池牡丹研发出来的牡丹籽油、牡丹人参肽、牡丹籽油肽微囊粉固体饮料等产品,一经推出,便立刻风靡了市场,在以后的时间里,牡丹在食用价值方面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