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牡丹依法定为我国国花的建议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看到人民日报客户端《牡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鼓舞人心,深受启发。作为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的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学习研究过花卉的植物学博士,本人深感责无旁贷,有责任、有义务把亿万人民群众情系牡丹盼国花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及时向全国人大反映和建议。为此,赶写了《关于将牡丹依法定为我国国花的建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党总支书记 关志洁)
一、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目前,全球120多个国家都有国花,而中国是多年来世界上唯一尚未法定国花的大国,这与我国“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和国际地位不相称,更与我国唐宋明清时期将牡丹奉为国花的悠悠辉煌历史不匹配。对此,海内外日益引起关注,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此欣逢盛世盼国花。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几十年来,关于评选中国国花的呼声一直很高,由于大家意见不一等原因,国花迟迟未定。争议的焦点是,中国名花很多,到底是定“一国一花”(牡丹),还是“一国双花”(牡丹和梅花),专家意见有一定分歧。虽然大家提出多种关于国花的方案,但是,对于牡丹作为国花的呼声最高,而且愈加强烈。国花乃国家之象征,只能一国一花,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都是“一国一花”。
为此,2019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花卉协会联合发出《关于征求牡丹为我国国花意见的通知》,公开向全国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见,经过广泛讨论和评选,最终,牡丹又以高达79.71%的得票胜出,遥遥领先,赞成梅花的占12%,赞成其它花卉的不足9%。另外,大家普遍认为,应该由全国人大尽快依法来确定中国国花。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爱美的民族,尤其喜爱牡丹。牡丹花世称国艳、国貌、国色天香,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国花。牡丹花大色艳、富丽端庄、雍容华贵、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赢得了“百花之王”的美誉,为中国传统名花之首。牡丹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含万卉之姿韵,倍受人们青睐,更是富贵、幸福、吉祥和昌盛的象征。
二、牡丹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品种资源丰富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上古原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早在《诗经·郑风·溱洧》曾有记载,唐武周以后始称木芍药为牡丹。秦汉,牡丹以药用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进入了药物学。南北朝,北齐的杨子华以牡丹作画,牡丹进入艺术领域。隋朝,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奇石花卉进贡,易州进献牡丹20多箱,牡丹进入皇家园林。唐,牡丹诗大量涌现,牡丹飞入寻常百姓家。宋,出现大量牡丹专著,其中影响深远的有北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等,系统记载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明代出现了牡丹催花技术。清朝,牡丹催花技术进一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近几年来,我国的牡丹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实现了“一年四季有花看”,种植面积将近400万亩,培育了大量新品种。牡丹、牡丹文化和牡丹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局面。我们的祖先种牡丹、爱牡丹的历史几乎和他们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样深厚悠久。
牡丹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山东、山西、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安徽以及云南、四川、西藏等地都有野生牡丹的自然分布。目前,我国牡丹的栽种范围,北起黑龙江省的哈尔滨,西至西宁、乌鲁木齐,南到广西、广东,东到江苏、浙江及沿海各省。牡丹不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日本、朝鲜、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德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均从我国引种牡丹,广为栽培。
牡丹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发现的九个原生种全部在我国,有红色、紫色、粉色、黄色、白色、蓝色、黑色、绿色、复色九大色系,单瓣型、菊花型、蔷薇型、荷花型、皇冠型、托桂型、金环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和千层台阁型十大花型,1200多个品种,并且各色、各类都有名花珍品,每年还有大量的新品种被培育出来,观赏价值极高。
再者,牡丹适应性强,寿命长。菏泽市牡丹区“百花园”有棵近500年的牡丹,至今每年阳春三月,枝叶繁茂,花开似锦,吸引着中外游客。
三、牡丹花姿、花色、端庄大气,富贵典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儿女的性格特征
牡丹的美展现在姿、色、香、韵、品五个方面,花姿雍容多态,花大叶阔,花色丰富艳丽,花香宜人,气韵高雅,具有百卉之德,端庄大气,秀韵多姿,国色天香,艳压群芳。
牡丹姿态优雅,花朵和叶片的配合极为和谐,花型丰富,有十大花型。每一花型都各有风姿,或仰,或俯,或羞,或诉,或露,或藏,向背随意,仪态万方。牡丹花色丰富,除分为九大色系外,在同一色系中,深浅浓淡也各有不同,如红色类中又有大红、水红、粉红、桃红、银红、火红、脂红、石榴红之分,巧夺天工彩绘而尽收其下。红似日出东方,粉若少女淡抹,黄与金月同辉,白如昆仑积雪,墨如碧血紫玉,绿似春柳扶水。牡丹之香,浓者袭人,淡者潜发,清者纯厚,幽者染露,令人陶醉,被誉为“国香”“天香”“狂香”“异香”“馨香”“冷香”和“第一香”等。牡丹之韵,集高贵、美丽、端庄、大气于一身,如诗如画。晨露初花羞如月,午时盛开灿若霞,晚下落花洁如雪,既富丽堂皇又格调高雅,受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寻常百姓的广泛喜爱。牡丹之品,兼具百卉之德,春蕾素雅如兰,夏叶洁净如莲,秋枝苍劲似竹,冬芽与梅傲雪。
牡丹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典雅祥和,是国泰民安、民族兴旺的象征。它既有自强不息、清新高雅、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又有不妥协、不媚俗、不苟且的高贵风骨;它端庄秀丽、高洁圆满、仪态万方,在人们心目中是美的化身;它遵从规律、不畏强暴、顺应民意,毛主席曾赞扬“牡丹精神”,并以此勉励青年。此外,牡丹还具备坚忍、包容、福祥、典雅和自信等人文品格,这些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拥有56个民族,也是人口大国,唯有牡丹这种集各种花卉之美于一身的花王之美,才能真正代表全体中华儿女的完美形象,用她象征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品质和精神最恰当、最合适。
四、牡丹文化底蕴深厚,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千百年来,牡丹文化深深根植于百姓生活中,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壁画、雕塑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名篇佳作迭出,无论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家,都将富贵牡丹视为心中最爱之物。牡丹文化兼容多门学科,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园艺学、药物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多个文化领域,具备“文化全息”现象,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牡丹富丽多姿、丰盈美满、雍容华贵、落落大方,象征着和平、幸福、国泰民安。国运昌则牡丹兴,牡丹的发展多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幸福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牡丹花形巨大,姹紫嫣红、富丽堂皇,牡丹归来不看花,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也被称为“富贵花”,反映了人民对美好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是普罗大众欣赏品位的代表,因此才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之人皆若狂”轰动效应。更令历代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不吝赞美之辞:唐李正封的《咏牡丹》中有“国色”之誉,宋杜安世的《玉楼春》中有“国貌天香无物赛”之赞,明王世贞的《王太史宅赋得绿牡丹》中有“国艳”之叹,清蒋廷锡《牡丹百咏》中有“国香国色兼无价”之颂 ,近代王学仲《题姚黄》中有“姿色真堪夸国后”之称。“国色”“国艳”“国香”“国后”“国貌”“国花”,细细品味,这些国字头的美誉,任何一种其它花卉都不敢承受,唯有牡丹可以安之若素、欣然以从。
五、牡丹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牡丹的栽培,不仅适宜北方半干旱、半荒漠化地区,而且广布黄河、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山坡丘陵地带,具有净化和美化环境的功效,生态效应良好。发展牡丹可减少传统农业中,广种薄收引起的大面积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有较高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牡丹喜中性和微碱性土壤,可充分利用无法种植其他作物的微碱性土地和林下土地资源(如山东菏泽地区的土地,其大部分土壤皆属于微碱性),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提升了林业产业的产值和效益。
牡丹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还浑身是宝,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牡丹根可入药,是名贵的中草药“丹皮”,有清血、和血、散淤血、止痛的功效,还可以降血压、抗菌消炎,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牡丹花瓣可食用,其味鲜美,还可提取精油,可做成牡丹饼、牡丹花菜肴、牡丹滋补汤等一系列新型牡丹食品。以牡丹籽提炼出的牡丹籽油,被专家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亚麻酸含量超过4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远远超过具有液体黄金美称的橄榄油,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牡丹花蕊可入茶,牡丹营养可成肽,牡丹纤维可制衣。近年来,我国不断开发以牡丹为特色的产品,如牡丹籽油、牡丹花精油、牡丹花朵茶、牡丹花蕊茶、牡丹丹皮酚、牡丹香薰、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纤维系列产品等。牡丹芍药鲜切花,更是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不仅在百姓婚礼、节日庆典中成为重要花卉,在很多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更是倾国倾城,广受大家喜爱。牡丹画、牡丹陶瓷等艺术品广受全世界人民喜爱,2018年青岛上合峰会,山东菏泽巨野的牡丹农民画更是举座皆惊,绽放独特魅力。在一带一路及国际化道路上,牡丹也日益成为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名片。
牡丹在观赏、食用、药用、油用、鲜切花、农林业、日化用品、文化交流上都有一席之地,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还能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是名副其实的惠民富民的朝阳产业。
六、欣逢盛世盼国花,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相比其它花卉,牡丹更适合作为我国国花,最能体现我泱泱大国风范,是政通人和、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象征,并且世界上还没有其它国家以牡丹作为国花。以大气、美丽和富贵而著称的中国牡丹,犹如令人向往和催人奋进的中国梦。有道是:“国运昌则花事兴”,在历史的长河中,牡丹的繁盛多在盛世,牡丹也一直被视为太平盛世的表征和符号。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牡丹文化蓬勃兴起,牡丹产业迅猛发展,已为牡丹法定为国花奠定了坚实和良好基础。
牡丹之富贵出自苦寒,“富而无骄”“贵而不挟”。通过诚实劳动和正当努力而获取富贵,是人民的正当诉求。牡丹所代表的富贵,是我们人民应该理直气壮追求的,也是人们朝思暮想的。让人民像牡丹一样富贵,让生活像牡丹一样美好,让中国像牡丹那样繁荣和昌盛,这是时代的心声、人民的愿望,也是美好的梦想。
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国家站在了新起点,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把“准国花”牡丹确定为“国花”,有利于凝聚民心、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这符合我国国情,恰逢其时,非常必要。
为此,本人向大会递交建议,建议尽快依法将牡丹定为中国国花,早日结束新中国尚无法定国花的历史,谱写“花开盛世”历史新篇章,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学武再次建议以法律形式将牡丹确定为我国国花
继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绣连续5年建议把牡丹确定为国花后,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再次建议以法律形式将牡丹确定为我国国花。
3月6日,李学武说,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国花,我国仍然未确定国花。牡丹花是繁荣昌盛和幸福美满的象征。同时,牡丹的傲骨精神也代表了新时期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上持续奋斗的精神气质。他建议在立法层面尽快将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牡丹国花确定下来。
1、把牡丹确定为国花,全国人民盼望已久
据了解,1994年和2019年,全国曾经两次大范围进行民间国花评选活动,最终,牡丹以79.71%得票率获得第一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李学武说,把牡丹确定为国花,可以说是全国人民盼望已久。
2、原产中国,具有独特性,牡丹在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国花”
据悉,牡丹的栽培历史长达1500多年,现有品种1500多种,拥有十大花型九个色系,已遍布全世界。且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牡丹品种,均原产于中国。
李学武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以牡丹为国花,把牡丹作为国花更彰显唯一性和独特性,且将牡丹作为国花,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
在我国,早在唐代就有许多吟咏牡丹的诗歌,盛赞其为“国色”“天香”“花王”。1903年,清朝敕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象征着富贵和吉祥。”
3、产业化程度高 牡丹适宜做国花
牡丹在我国国产花卉中的产业化程度也较高。从秦汉时期,牡丹就以药用植物被载入《神农本草经》。近年来,牡丹在药用、保健、园林美化、鲜切花等方面产业发展蓬勃。特别是随着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牡丹鲜切花更是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拉动着中国“花卉经济”快速发展。
此外,牡丹饮料、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精油、牡丹食品等新产品的研发,也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对城镇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
此前,根据我国的国情,全国评选国花专家组曾经经过认真讨论,提出当选国花的条件是:原产地在中国;人工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性格特征;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依照上述条件,牡丹最适宜做国花。”李学武说,目前,中国是唯一尚未确立国花的大国,这与中国繁荣昌盛的发展现状极不相称,也非常不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形象,建议尽快解决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把国花确定下来,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进取心和自豪感,鼓舞人们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从而促进我国花卉业发展,推动牡丹产业繁荣。